毕业生求职受骗案例分析
日期:2018-06-1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47630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受骗案例
       (一)收取保证金,诈骗大学毕业生
       案例:韩某,大学毕业生,在人才交流市场,经过初步了解,与某家公司达成就业协议。但韩某了解到,进这家公司,每人要收取200元的服装保证金,用于制作工作服,离开公司的时候,200元可以原封退还。1个月后,韩某按照公司的约定来到公司的办公地点参加培训,但却发现,该公司和主管人员早已经人去楼空,才知自己已经上当受骗。据了解,在这起诈骗案中,有150多名求职者上当受骗,其中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二)盲目签约,不合理条款上当
       案例:王某,大学毕业生,他与公司签合同时还未毕业,但公司要求其进入实习期。在4个月的实习期里他卖力地工作,却只能得到300多元钱的“实习工资”。实习结束后,他以为工作已经敲定,打算回学校修完剩下的一些课程,9月再回到公司正式上班。但当他向公司请假时,公司却以合同中“工作前两年不得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条款为由,认定王某违约,索要违约金。王利只好交了2000元的违约金。
       所以在同学们找工作时不要过于盲目,对于工作的时间、待遇、内容要问清问明,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仔细观看条款内容,对有意遮掩、内容不清、隐瞒不说的合同不要签,要敢于向不合理、有问题的合同说“不”。
       (三)利用求职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案例:毛某,是大学毕业生的家长,日前在家中接到一个长途电话,称其在儿子在车祸中撞伤,正在医院抢救,急需手术费5万元。毛某闻讯立即拨打儿子手机却怎么也打不通,相信真的出事了。几小时后,毛先生终于打通儿子电话,方知上当受骗。
       近期以来,套取并利用求职者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要填写一些表格,其中涉及到很多个人信息,尤其是网上求职,要求填写的内容更是事无巨细。许多毕业生粗心大意,随意填写,结果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二、毕业生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
       1、层层过滤,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面试过程中,忌粗心,忌贪心,提高警惕性:
       3、面试地点偏僻、隐密或是转换面试地点的状况,或是要求夜间面试者,皆应加倍小心,用人单位约您到宾馆或其它非公开、非正式场合见面,绝对不能贸然前往。
       4、面试时,要注意以下环节:一是应详记该单位及主试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二是对方所提工作内容空泛不具体时,不要被夸大言辞所迷惑;三是身份证、毕业证书及印章等证件,不宜给对方;不可轻易出示银行账户号码及密码,以免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四是主试官说话轻浮,暧昧不清,眼神不正常等都是危险的前兆;五是如果有不安全、不对劲的感觉或不正常的状况,要以某种借口来迅速离开该单位为宜;六是拒绝不合理的邀约及要求;七是在面试时尽量不要随便喝饮料或吃东西。
       5、面试前后随时与学校辅导员、同学、家长保持联系,并告知面试场所地址及电话号码。

【信息由武装部 保卫处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