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双七双五”产业发展规划相关背景资料
日期:2017-07-1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785


七大优势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

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

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


5月11日,国内首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京东方A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这一生产线的投产,一举打破了韩国企业的全球垄断地位,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300亿元,四川跻身全球屈指可数的“供应地”之一。

这样的经济“新元素”,过去5年来在我省不断涌现,已汇聚成推动四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强劲动能。

  新成绩 新兴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过去5年,我省经济发展中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新元素”保持了高速增长:和5年前相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倍,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1.5倍,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倍。

更多数据凸显我省产业发展的“新成绩”——截至去年,工业投资增速从个位数转为两位数、利润增长由负转正、景气指数从荣枯线下转为线上……“新成绩”的背后,是产业“新元素”不断涌现,促使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加速切换的结果。

变化源自我省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全面审视和谋划。

“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加速蓄积,不仅是调结构的必须,更是稳增长的基础。”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动力减弱情况下,新旧动能加速切换、接续,是立足当前稳增长的必须,更是面向未来调结构的必然。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去年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7.9%的增长中,存量企业贡献4个百分点,新投产项目和新增规上企业贡献3.9个百分点,存量企业和新动能对工业增长的贡献首次实现“平分秋色”。去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较2012年增长106.2%,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52%。

新布局 构架产业梯次成长体系

5月17日,两个长度46.6米的“巨无霸”罐体容器被装上重型卡车,缓缓驶出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德阳制造基地,启程运往科威特——这不仅是该企业首套自主设计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也是企业在该领域的首个海外订单。

东方锅炉的成功,与我省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产业发展体系在动态调整中不断健全、完善。在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2014年下半年,我省提出重点发展“双五”产业,2016年又提出重点发展石墨烯等4个产业。

从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看,高端成长型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以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为主要取向。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吉明表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双七”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形成全省产业发展的梯次成长结构。最终目的就是抓住产业发展的“头羊”,将这些具备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培育好,使推进政策产生“溢出效应”,辐射更多产业协同发展。

“按梯次推进的产业培养体系符合当下的经济特征。”中国社科院工业运行室副主任江飞涛表示,对四川的经济体量来说,如果把资源集中在几个产业,风险过大;按照产业发展阶段,形成全新的梯次培养布局,既符合当前国内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特征,又符合四川新旧动能接续,换挡不失速的内在需求。

新举措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

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邓翔看来,包括新能源汽车、石墨烯产业等新兴产业,各地都在谋篇布局、竞争激烈;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等产业居于技术制高点,自主创新难度不小。这些都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能力,需要强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省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重点项目“省领导联系、省级部门协调推进、市州党政主体责任”的分级管理和联动推进新机制。以2015年为例,省领导联系的56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部纳入省政府重大项目规划,并给予省上配套70%用地指标的特殊政策;省政府将162个工业项目列入500个重点项目计划着力推进。

在产业层面,针对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我省专门建立推进机制,由分管副省长挂帅,在强力推动的同时,引入地方和产学研单位为成员单位,打通产业发展链条。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推进小组,落实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路线图、时间表等。

推进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产业的整体布局乃至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发力。我省突出市场化导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目前,我省已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等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省财政厅介绍,计划到2016年底将建成20只左右政府出资的省级产业基金,力争建成总规模千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

四川双七双五产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