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此外,报告中还罕见地部署了多项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举措。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如何改革完善?联系一个多月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与普通高考不同的“职教高考”要来了!这是不少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判断。
为何要建“职教高考”制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一点让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感到格外振奋——国家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就业问题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说,“职教20条”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两类教育应对应两种考试制度,需摆在同样重要地位,形成两类高考‘双轨制’格局。”苏华建议,应尽快按照“职教20条”要求,完善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苏华认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从中职、高职跨越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在他看来,通过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大幅增加面向中职学生的本科招生计划,让数千万职校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享受到高考升学的“阳光大道”,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局面。
“职教高考”考什么
在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看来,“职教高考”这个名词虽然很新,但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却已经在江苏实行了很多年。他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江苏就出现了面向职业学校招生的“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简称“对口单招”),此后不断完善招生政策。从2008年起,江苏又实施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制度。这与“职教20条”提出的“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基本一致。“就在十几天前,江苏还组织实施了‘对口单招’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语文、英语、计算机等科目,总计1000分。”王红军告诉记者。“我在学校主要负责技能考试部分,目前的‘对口单招’属于中职学生升学的主渠道。”王红军说,“对口单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职业院校“高考”的一部分,“文化科目由省考试院组织进行统考,技能考试按国家考试的要求去做,非常规范。”据介绍,经过多年实践,江苏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衔接“3+3”和中职本科衔接“3+4”为主体的现代职教体系架构。目前,江苏中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的比例达到40%左右,成为该省高等教育普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王红军看来,未来,“职教高考”还应继续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形式,这也与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业的目标相符合。至于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分数比例,王红军介绍,目前江苏的比例应该是7∶3,共计1000分,“这一比例应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都比较认可”。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式,对已经有一定职业技能基础的中职毕业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那么,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参加“职教高考”,应该怎么考?对此,王红军建议,普通高中学生参加“职教高考”,采用高考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可以的,最主要是学生要有学习相关专业(或技术)的兴趣。退役军人、农民工群体入学,可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考试和面试,便于后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苏华则建议,要像普通高考一样,逐渐完善“职教高考”的组织管理与服务,适当提前公布“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让考生提前知晓报考信息。考试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和考生公布高考试题及答案,方便考生正确估算分数,有利于教师对“职教高考”的总结、分析。“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中职学校参加‘职教高考’的考核评价,建立完善与普通高考同等的高考成绩激励机制。”苏华强调。
“职教高考”生源从哪儿来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吸引力不强,招生难现象较为普遍。“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明显滞后。”苏华认为,要从根本上扭转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局面,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看到希望,必须发挥“高考指挥棒”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奔头”,才能吸纳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参加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生源有着清晰的表述:“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与此同时,“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等配套措施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系统地提出。因此,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未来或许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此举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围墙”将被彻底打开,还原了高职教育作为社会高端技能人才供给重要载体的主要职能。
王红军介绍,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4个方面,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3+3”等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学生、对口单招的学生以及普通高中提前招生来的学生。对高职院校来说,这四类学生当中质量最高的还是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但是这部分学生考上了报到率不高,“而参加对口单招的学生报到率几乎是100%,慢慢成为现在江苏高职主流的招生途径”。
对于这部分“对口单招”升入高职的学生,王红军认为其技能基础较为扎实,“生源质量很好”,但多途径的来源也给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上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我们会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即便同一个专业,也会根据生源的不同进行分班,有的文化素质高一些,有的则是技能强一些”。“目前,我们高职院校不能保证生源质量的统一,但我们会努力让他们毕业质量达到相似水平。”王红军说。
苏华建议,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录取人数,大幅提高“职教高考”本科招生指标数,实现“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在本科招生计划数上大体相当。“同时,打破升学区域限制,实行全国统招统考和各省份单独命题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职教高考’面向全国招收优秀中职毕业生。”苏华说。
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须再设计
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皇甫立同说:“如果中职与高职、普通高中与高职之间能够打通,将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皇甫立同说,各行各业都需要踏踏实实做具体事的人,如技术性工人、高级技能人才等。这些人才目前大量短缺,如能拓展他们的上升通道,将增强这类职业的吸引力。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合作举办“3+2”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同时,也有一些高职院校试点举办本科专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在今年2月教育部新春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本科层面,除了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外,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同时,在高职或者专科层次,要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城乡新增或者存量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苏华建议,应优化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衔接机制。高职院校招生应把中职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进一步扩大中职学生注册入学比例。鼓励优秀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口专业开展“3+2分段学制”协同育人。探索高职毕业生直接报考或推荐免试接受“专业硕士”阶段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则表示,要想使“职教高考”的积极作用落到实处,还需用系统性思维设计。“当前,家长和学生普遍不会把高职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会判断普通高校发展的空间更大。职业教育的上升途径,究其根本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李鸿彬提醒说,“如果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太大、梯度太大,如果职教生的职业前景不被看好,待遇比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小,那么一个职业教育招考制度的改革,或许也不能完全解决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