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日期:2017-06-0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704

 广东河源连平颜氏,自明朝崇祯年间由福建漳州府迁徙而来,秉承颜氏家训,在连平凤凰山下辛勤劳作,开枝散叶。至第三代,始有子弟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到第五代,颜希深官至贵州巡抚,颜氏逐渐兴旺发达起来,成为清代名门望族之一。后来,颜希深之子颜检,孙颜伯焘、颜以燠先后出仕,均官至总督。“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节钺,符节与斧钺的合称,是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这里代指总督、巡抚等高官显宦),这副原挂在连平颜氏故居“宫保第”的对联,生动概括了这一显赫官宦世家的历史和殊荣。

  颜氏一门代表人物有:

  颜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号静山,又号浚溪,以贡生入仕。历任泰安知府、济南知府、四川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抚、云南巡抚等职。

  颜检(1757-1832年),颜希深之子,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历任江西吉安知府、云南盐法道、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云南按察使、贵州巡抚、浙江巡抚、福建巡抚、直隶总督、漕运总督等职,官至一品。

  颜伯焘(1792-1855年),颜检之子,字鲁舆,号载帆,别号小岱。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历任陕西督粮道、甘肃布政使、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等职。

  颜以燠(1793—?),颜希深之孙、颜检胞侄。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乡试中举人,以品学兼优,历任爱新觉罗官学教习、内阁中书、文渊阁检阅、内阁侍读等职。后以京察(即考核)一等,出任江苏徐州府知府,护理苏松大兵备道,赏戴花翎,继任淮徐杨海兵备道、河道,东河总督,兵部侍郎等职。

连平颜氏家训

  连平颜氏家训,为自颜希深而始代代相传的“官箴”,共三十六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三十六字“官箴”是何人所作,现无法考究。明代泰安知州顾景祥是较早将此箴言刻石立碑的人。他曾将碑立于州衙内,以便时时鞭策自己。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颜希深任泰安知府时,偶在衙内的残壁中发现此碑文,感触颇深,遂将此碑重刻,并附以跋文,立于官署内西厢房,当作座右铭。同时,他将三十六字“官箴”传给子孙,教育后代,要求他们应时常学习“官箴”碑文,牢记前贤做官格言,兢兢业业,以“公”和“廉”来严格要求自己。其子颜检、孙颜伯焘谨遵祖训,均刻碑作跋以明志,为官均携碑上任,且以“官箴”为做官为政之准绳。在一代代传承中,“官箴”实际上起到了家训的作用,对颜氏子孙影响深远。

  ●视频脚本

广东连平颜氏:煌煌官箴警后人

  地处粤北九连山腹地的连平县,古称连平州,这里山川锦绣、历史悠久,这里人杰地灵、贤豪辈出。清朝中期,连平州以颜希深、颜检、颜伯焘、颜以燠为代表的颜氏家族“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几百年过去了,连平颜氏家族为官清廉、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精神,至今备受人们推崇,颜氏三代传承“官箴”,自儆儆人,为后世所称颂。

官箴碑

  在古都西安碑林博物馆有这样一则“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短短三十六字,字字如金,句句警策,告诫人们做官要公正无私、清正廉明。

  这则“官箴”刻石,为颜氏三代传承。“官箴”刻石后面有五篇跋文,其中三篇为颜希深、颜检、颜伯焘所作。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寻觅到颜氏三代薪传三十六字“官箴”的历程。

  颜氏一门祖孙三代都是清朝重臣。颜希深官至云南巡抚,诰封光禄大夫,其子颜检两任直隶总督,其孙颜伯焘累官云贵、闽浙总督。

  颜希深在山东泰安知府任上时,在府衙墙壁上见到一块石碑,读罢碑文“心有所会”,觉得这段箴词“言约意深,为居官之要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颜希深重刻此碑并跋,立于西厢房“以当座右铭”。嘉庆十九年(1814年)七月,颜检出任山东盐运使,当时的泰安知府汪汝弼将数十本拓本寄送给他。当年颜检又出任浙江巡抚,也就在这一年,颜检的儿子颜伯焘参加殿试中二甲进士入翰林,顺便到杭州探望父亲。颜检拿出一本从山东带来的箴词给颜伯焘看,教导他说:“这是先前正派官员留下的格言,实际上也是我们家的祖训。”颜伯焘郑重接过,仔细看后收藏起来。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年),颜检依照其父颜希深在泰安的石刻拓本内容,加了一篇比较长的跋文重新刻石制碑,镶嵌在杭州住所大厅的墙壁上。

  道光二年(1822年),颜伯焘出任陕西延榆绥道台,时年再次出任直隶总督的颜检又赠以杭州刻石拓本给颜伯焘,并语重心长地教导说:“你如今到地方做官了,管理部下,调解民事,全都是你的责任,要时常以箴词勉励自己,不可松懈。”颜伯焘带着其父所赠杭州刻石拓本和殷殷期望到陕西赴任,同事知道他有一本著名的箴词,竞相争看而不能满足。于是在道光四年(1824年)立秋那天,颜伯焘写了跋文连同拓本一并送给长安知府张聪贤,请他重新刻碑,以使这段箴词更为广泛传播。

  三十六字“官箴”的核心是公正廉明。颜氏三代以“官箴”为座右铭,率先垂范,积极践行。颜希深任山东督粮道时,在来不及向上司禀报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开仓放粮、救济灾民。道光元年(1821年)颜检任福建巡抚期间,对一些上门进贡的官吏,他总是严词呵斥。在任时,他了解到地方民众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荔枝、素兰心等贡品,生活艰难,于是上书力谏,感动朝廷,诏令停止进贡。据《连平州志》载,颜检秉性仁慈、老成持重、言语随和,回家省亲时着布衣、戴草笠,常与农夫及街头百姓相互攀谈,状极可亲,出入不用仆从,乡人多不知其为贵官。在连平城颜检故居“宫保第”,曾有楹联写到:“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为良吏,力挽颓风。”颜伯焘更以对联自勉:“动念即应思改过,得闲何不再看书。”为官一任,亲民爱民,是颜氏三代践行三十六字“官箴”的具体体现。

  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臣。颜氏三代践行三十六字“官箴”还体现在忠贞爱国方面。颜伯焘任上时,恰逢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他力谏奏请启用林则徐等主战派,力主抗击外敌侵略。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国侵华全权公使璞鼎查率领英舰36艘、载大炮336门、士兵3500人突袭厦门。颜伯焘坚决抗敌,反对投降,率守军与英军英勇奋战。

  广东省连平县政协委员、县文联副主席 张力中:

  连平的颜氏三代是这则“官箴”的继承人、践行者,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他们祖孙三代,先后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分别在山东、浙江、陕西任上刻石立碑,使这则“官箴”广为流传,惠及后世,至今仍给予我们深刻启迪。

颜氏故里——广东连平风光

  ●连平颜氏传承的官箴及题跋

官箴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译文】

  属下不惧怕我严格,可是敬佩我清正廉洁;百姓不一定佩服我有多大的本领,但会佩服我公正无私。公正无私百姓就不至于心存轻蔑;为官勤廉,属下就不敢犯上或蒙骗。公正无私产生明察,为官清廉产生威望。

颜希深题跋

  右箴言约意深,为居官之要领。明孝宗时,贞庵主人①为州牧,曾勒石自警。余不敏,典守是郡,偶于科房破壁中见之,心有所会,因移置署侧之西轩,以当座右铭,后之来者宁勿有感于斯箴。

  乾隆二十有三年戊寅孟春下浣颜希深谨跋

  【注释】

  ①贞庵主人:指明泰安知府顾景祥,号贞庵主人。

  【译文】

  右边的箴言文字虽然简单,但其意义却十分深刻,是做官的要领。明孝宗年间,顾景祥任泰安知府时,曾将该箴言刻石竖碑,用来鞭策自己。我不聪敏,出任该知府后,偶然在旧衙署的残壁上见到此碑文,心有体会,于是重新刻碑,置于西厢房,当作座右铭,亦使后来接任的人,见此箴言能有所感受。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年正月下旬颜希深谨跋

颜检题跋

  先大夫守泰安郡,得贞庵主人石刻于科房破壁中,因移置署内西偏并跋其后,此乾隆戊寅年事也。先一年丁丑,检生于郡署;庚辰,随任济南,幼小无知竟不识有此事。庚戌,检以仪部郎扈跸山左,从公鲜暇,郡齐咫尺,未尝一游。癸丑,检出守吉安,复取道梁父,时守郡者徐君大榕为旧识,乃得遍览署内户庭以识降生之所。追忆膝下游嬉情景,不禁怆然而返,又未获一至西轩摩抄手泽。嘉庆甲戌七月,都转山左鹾政①,泰安令汪君汝弼以所拓石刻数十本见寄。检再拜受读,知先大夫扬历中外数十年,以诚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驭属,至今民怀吏畏,犹津津然称道不衰。其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检仰承先志,惧坠家声,益兢兢焉,以廉隅自饬。今奉命来抚浙江,因重摩上石,嵌诸厅壁,俾凡有位者皆可奉为官箴,且志先人明训于不忘云尔。

  嘉庆二十年乙亥仲秋连平颜检谨跋

  【注释】

  ①鹾(cuó)政:盐务。

  【译文】

  先父任山东泰安知州时,在衙署旧壁中得到了真庵主人的“官箴”石刻,依原文重刻立于府内西厢房,并在后面题了跋言,这是乾隆戊寅年的事。一年前,我出生在府内。庚辰年,随父亲到济南任上,当时因年幼无知,竟然不知道有“官箴”碑文这件事。庚戌年,我以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跟随圣驾到山东,因为公事繁忙没有时间,虽然距离泰安很近,但也没有去一下。癸丑年,我出任江西吉安府知府,再次途经泰安。当时泰安知府梁大榕是我的旧相识,前往拜访,顺便游览了府内的所有建筑,从而认识了我的出生地。回忆童年时代在那里追逐游戏的情景及回忆已逝的父亲,不禁感慨万分,伤感而返。因此又没有到西厢房去观摩先父的手笔。嘉庆甲戌年七月,从京城调任山东盐运使,泰安知府汪汝弼将署内的“官箴”碑文拓片寄了十几份给我,再三拜读之后,才知道先父为官数十年,都是以忠诚替朝廷办事,以德泽惠及百姓,以廉洁领导下属,至今百姓怀念,僚属敬佩,并且还津津乐道,赞赏不休。我父亲之所以会这样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严格地按“官箴”来要求自己。我继承先父遗志,惧怕损坏家声,就更加兢兢业业,以“廉洁”来要求自己。今天奉命来浙江任巡抚,因而按原碑拓片制成石碑,镶嵌在大厅的墙壁上,让所有为官者都可作为居官的座右铭,及永记先辈的教诲。

  嘉庆二十年乙亥年八月连平颜检谨跋

颜伯焘题跋

  嘉庆甲戌,伯焘入翰林,假省之江,家大人示以先祖所刊箴词,命之曰:“尔今筮仕,宜审官方,此先正格言,实亦祖训也”。伯焘受而藏之,道光壬午,伯焘授延榆绥道,家大人复命之曰:“尔今外补,吏事民事胥尔之责,时玩箴词,勉之毋懈”。伯焘敬携以之任。治吏治民愧无报称,然不敢不以公廉自励。同僚知有此本,争索不继。五原复乏雕人,爰邮乞长安令张爱陶①前辈重摹上石置碑洞,以广其传云。

  道光甲申立秋日连平颜伯焘谨跋

  【注释】

  ①张爱陶:即时任长安知府张聪贤,字爱涛,颜伯焘在跋文中笔误为“爱陶”。

  【译文】

  嘉庆甲戌年,我中进士入翰林院任职,期间借新进士巡游之机到浙江去省亲,家父(时颜检任浙江巡抚)拿出祖父(颜希深)所刻的“官箴”拓文教育我说:“现在你已进入官场,应当认真地学习做官的原则,这碑文是前代贤人的做官格言,同时实际上也是祖父的遗训”。我接过后把它保存起来。道光壬午年,我调任陕西延榆绥道道台。家父又赠予我杭州刻碑拓本,再次教育我说:“你现在为地方官了,负有替老百姓办事以及督促下属做好工作等责任,要经常以官箴来要求自己,不可松懈。”我恭敬地带着箴词到任上去并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惭愧的是,在管理下属,替老百姓办事等方面,无突出的表现,不值得赞扬。然而却不敢不时时以“公廉”二字来告诫自己。同僚们知道我有这则“官箴”,都争着向我索取,以致无法满足。因本地缺乏雕刻工匠,只好将“官箴”拓本邮给长安知府张爱陶前辈,请其按照碑文再行刻制成碑,置于碑林,以使箴言更好地广为传播。

  道光甲申年立秋日连平颜伯焘谨跋

广东连平颜氏纪念馆(与连平博物馆合为一处)

  ●专家观点

谢鼎远:三十六字官箴的启示

  官箴,是劝诫居官为政的格言警句。历史上,我国留下了许多官德官箴,如宋朝立在全国各地州县衙门前的16字“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又如,南宋吕本中的《舍人官箴》,其中名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大家耳熟能详。此外还有南宋真德秀的《西山政训》、元朝张养浩的《为政忠告》等,内容陈述的都是做官的一些基本要求,如清正廉明、慈爱百姓、兴利除害、执法公正等。

  官箴不少,但一个家族连续几代传承践行一段官箴的却并不多见。清代广东连平颜氏是这样一个少见的家族。他们祖孙三代都将同一段“官箴”进行刻石立碑,并题跋以明志向,为官均携碑上任,且以之为做官为政之准绳。

  连平颜氏原住福建漳州府龙岩州缘岭河口村,明崇祯年间迁至连平。始迁祖颜氏振耀父子两人,一个是“汗劳苦积”,一个是“克勤克俭”(《始祖遗训》)。到第三代,生活上逐渐富裕,人口也开始繁衍。古语说:“衣食足,礼义兴”,于是他们便以“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这两句格言来要求后辈们发奋读书,以求上进。到第五代,颜希圣考中雍正朝的翰林(未任职),颜希深又由贡生做到贵州巡抚、侍郎等职。后来颜希深之子颜检,孙颜伯焘、颜以燠先后出仕,均官至总督,把颜氏推向“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鼎盛时期。

  他们世代传承的“官箴”只有三十六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不长,思想内涵却很深刻。“官箴”启示我们,为官者必须严于律己。律己,指根据自己的良心自我约束。在传统文化中,对律己的要求极为严谨。孔子主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是“待己也严以周,待人也宽以约”,不要谋取不义之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中也记载了曾子的自律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时时刻刻检讨自己有没有违反道德的行为。子思主张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也决不有任何非分之想。古人严格的自律精神,正是“官箴”的应有之义。颜氏三代把“官箴”刻石立碑,并置于衙署内,就是时刻警示自己要对照先贤圣言,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切不可因恶小而为之,不要贪图小利而失去大节。

  “官箴”还启示我们,为官者必须清廉公正。只有清廉才能扬正气、抑邪恶,才能底气足、指挥灵。“官箴”深刻分析了“严”与“廉”、“能”与“公”的关系。公正,是为官者最为宝贵的品格之一。只有公正、公平,才能真正使老百姓信服。不公平、不公正是混乱无序的根源。古人还说:“政者正也”,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不以私害公。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百姓对当官者是要听其言,察其行的。为官公正无私,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似秋水,去浊除秽,辨是非,明真伪,察秋毫,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为官廉而不贪,锱铢不染,百姓就会从心里佩服,自然就会拥有较高的威信,就会出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面。(广东连平县文联原主席 谢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