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日期:2018-04-26  作者: 来源:  浏览量:665

目   录

一、“十二五”事业发展回顾与总结...................................................................................... 1

(一)“十二五”期间学院事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

(二)“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经验........................................................................... 7

(三)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 8

(四)学院发展形势和机遇...................................................................................... 9

二、总体战略和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思路...................................................................................................... 10

(三)办学定位...................................................................................................... 10

(四)总体目标...................................................................................................... 11

三、主要任务................................................................................................................ 12

(一)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 12

(二)实施一流师资建设计划................................................................................. 14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16

(四)实施产教融合推进计划................................................................................. 17

(五)实施应用研发推进计划................................................................................. 18

(六)实施社会服务推进计划................................................................................. 19

(七)实施国际交流推进计划................................................................................. 20

(八)实施一流条件建设计划................................................................................. 21

(九)实施治校水平提升计划................................................................................. 23

(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26

四、保障措施................................................................................................................ 27

(一)思想政治保障............................................................................................... 27

(二)组织领导保障............................................................................................... 28

(三)发展经费保障............................................................................................... 28

(四)质量诊改保障............................................................................................... 28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川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的关键时期。为明确学院未来五年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根据国家、省、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系列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以及《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接南充市“155发展战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建设区域职业教育城”的目标任务和学院现有基础与发展潜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事业发展回顾与总结

(一)“十二五”期间学院事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学院紧紧抓住国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学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成功建设成为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四川省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保持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全省高校卫生工作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确立了在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引领下,扩大校企合作,加强校地合作,探索校校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推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更加深化。学院以深化完善股份制合作办学为引领的公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体制为目标,通过深化办学体制,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合作模式,增强办学活力,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省教育厅将我院《深化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深化学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切实开展政校企三元一体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和实践,先后举办了校企合作座谈会、高职教育体制机制研讨会等。二是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学院为主体,联合地方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和政府职能部门,组建了南充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达77家,有效整合了区域优质职业教育资源;2015年与香港利奥集团、成都夏尔数艺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共建了两个二级学院利奥学院、夏尔学院;由学院发起组建了省内外15所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参与的南充职业教育联盟,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了校企地深度合作,先后与大北农、建国汽车等112家省内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境外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法国巴泽尔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与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南充师范学校、苍溪高级职业中学校等30余所中高职学校签订了对口帮扶、中高职衔接等校校合作协议。三是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为确保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办学高效运行,学院拟成立校地合作处,完善政行企校合作办学组织架构;完善了由政府、学院、企业三方人员共同组成的学院董事会;出台和完善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南充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学院实施推进校企合作条例细则》、《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行业企业调研制度》等,为校企合作体质机制顺畅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招生范围由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到校大专新生保持在3000人左右,在校生数稳定在11000人左右。2014单独招生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单独招生报考人数稳步增加,2016年报考人数达到3242人。学院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持续创设本地化、高平台、宽领域的就业市场新途径。五年来,学院累计为行业企业一线输送毕业生14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和行业企业好评,区域社会贡献度不断增强。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个,已全部结题验收;选派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等组织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举办面向毕业生开展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题教育;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通过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一条街”,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学院校园快捷服务公司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选拔赛中获得铜奖。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财力、重点建设的原则,多方筹资 6000余万元新建办公楼、第二教学楼一期、学生公寓第8幢、汽车实训厂房及相关附属设施等,新增建筑面积约3.5万 m2;启动了学生实验楼一期工程、后勤服务楼、学生宿舍9号楼及第二学生食堂的建设前期筹备工作。学院现占地1403.4亩,建筑面积25.53万m2,固定资产总额2.65亿元。初步形成了区域划分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校园环境,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5%。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狠抓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自2013年7月获批立项以来,通过三年建设,学院在深化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1月成功通过验收。示范建设不仅让学院发展整体迈上新的台阶,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狠抓专业和课程建设。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新增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14个专业,撤销了5个专业。建设优质核心课程43门,建成省、院级精品课程14门,省、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修订和编制课程标准46门;开发了汽车专业资源教学库等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主编、参编教材120余部。三是狠抓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学院新增实验实训设备固定资产1946.30万元,新增实验实训设备7359台(套),校内实验实训室总数达134间,校内外实训基地达到123个;馆藏图书64.57万册,各类期刊杂志达600余种,电子期刊超过10000种。四是狠抓信息化建设。学院对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新增多媒体教室88间,新增计算机仿真实训室9个,新(改)建机房15个,更换升级计算机730台,新建自动化高清录播教室2个。建成覆盖全校园的网络信息点11750个,上网课程数27门,各类管理系统数据、数字资源达到12TB。五是狠抓素质教育。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全面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举办了多届校园文化大学生艺术节,校园主持人大赛,美术、书法、篆刻、摄影、手工作品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日常开展了红歌会、田径运动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学院现有学生社团30余个,为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舞台,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团风采。初步拟定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了各项目建设。六是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室、教务处、教学系、学生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系统,保证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五年来,新进教师129人,引进硕士39名,培养硕士20名,评聘教授 13 名、副教授24名,讲师71人。选派32名骨干教师前往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和研修,选送600余人次教学一线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培训。目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 15名、副教授99名,外聘兼职教师152名,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显著改善。学院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及省、市、学院评选的表彰的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和先进教育管理工作者。学院通过培养培训并举,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和考核机制,调动了教师顶岗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坚持实施传帮带、青年教师说课说专业比赛、教学竞赛等活动多途径、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

─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依托南充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川东北科技培训中心、从业资格证鉴定考试等累计完成各类培训和鉴定10万余人次。承担各级各类立项科研课题149项,获得到账科研经费49.6万元,获得技术服务到账经费20万元,取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4项,公开发表论文731篇,出版学报20期、刊发论文560余篇。成立了8个科研与社会服务机构,完成技术服务项目36项,技术服务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1726万元,社会服务团队作用不断发挥,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活动,学生累计4万余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职教活动、服务地震灾区志愿者行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村南部县定水镇郑家沟村和仪陇县双胜镇勇跃村,配合南充市政府对口援建雅安地震灾区天全县多功乡。

─组织保障更加有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四个全面发展战略要求为指导,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校,按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制定并核准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章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修订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细则,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了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干部执行能力;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五年来,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984人次,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学生党员1083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经验

回顾过去,“十二五”期间是我院夯实基础、厚积薄发、继往开来、奋勇前行的五年,是我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我院社会地位和声誉逐步提高的五年。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加深了我们对建设什么样的南职院、怎样建设和发展南职院的思想认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坚持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建设统领学校改革发展,才能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办学过程中的贯彻,才能确保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思路的落实,才能确保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抢抓机遇促发展。只有坚持改革,才能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才能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矛盾和难题,激发推动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积极争取机遇,创造机遇,敢为人先,乘势而上,才能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必须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只有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致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才能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只有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路径和特色,才能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才能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牢固树立“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

(三)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有待转变;二是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还应根据职业教育办学特征进一步提高科学化水平;三是师资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四是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待持续加强;五是校园文化建设还应有所突破;六是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四)学院发展形势和机遇

1.国、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省围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大国“工匠”精神,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实施,这些新发展必将对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必将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本土机遇。在“十三五”期间,按照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对南充的发展定位,国、省对南充教育事业在政策和投入上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市委提出“155”发展战略,以建设“成渝第二城”为总体目标,以5大千亿产业集群和5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为支撑,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等社会经济需求,我院必须适应南充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做出新的贡献。

3.学院发展成效为十三五奠定良好基础。学院经过近百年办学、十三年高职积淀,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省首批学徒制试点单位,都为学院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战略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有关政策文件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学技术研究为助推,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着力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灵魂,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为突破口,全力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发展思路

以建设“西部一流、国内先进的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以“一手抓内涵建设,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一手抓条件建设,促进办学环境的改善”为两个抓手,大力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即“1210”发展战略。十大行动计划是: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一流师资建设计划、创新创业教育计划、产教融合推进计划、应用研发推进计划、社会服务推进计划、国际交流推进计划、一流条件建设计划、治校水平提升计划、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三)办学定位

层次结构定位:学历教育以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适度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积极抓好各种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再就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专业结构定位紧密对接四川省、南充市及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做好现有专业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工作,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办学特色。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缩减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布局。到2020年实际招生专业数控制在42个以内。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充,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

人才培养定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优秀,身心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规模定位:稳定并适度扩大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力争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高职生人数达到11000人左右,中职生人数稳定在1000人左右。

(四)总体目标

围绕服务全省多点多极发展、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和南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立足南充、服务四川、辐射西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校地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能力强、综合实力优、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引领力的西部一流、国内先进的优质高职院校。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

1.立与区域产业对接的专业设置机制。实施专业建设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群建设计划,召开系列专业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以“服务区域经济,优化专业结构,依托行业、合作企业”为原则,制定出台学院《关于加强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院专业进行整合和管理,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类、汽车汽配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现代财经商贸类、新型城镇化建设类、教师教育类等专业集群,使每一个专业都有对接依托一个产业或特色行业,发挥专业集群效益,实现专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

2.建设骨干特色专业。以服务南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创建特色优势品牌专业为导向,制订学院《特色优势专业遴选及管理办法》。强化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质量。通过专业的调控和管理,优先支持重点和品牌专业,使学院的专业建设无论在内涵还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上都有一个整体的提升。五年期内,遴选并打造对接南充五大千亿产业的10个骨干专业并择优申报省级骨干专业,建设20个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诸方面有特色、有亮点的值得推广的特色专业,并择优申报省级特色专业。

3.企共建四个左右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省内同类企业中规模领先、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共建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先与贴合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开展合作)。以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成规模为建设目标,通过在校内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或与企业合作创办专业基地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实施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全程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校企协同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益。

4.建设国、省、院精品课程。认真规划,精心组织,以培养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学院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分别创建15门国省级和30门院级精品课程,构建国家、省、学院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5.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建设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在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领域模拟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采用仿真环境下的专业实训与跨专业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建设系列实训室及跨专业综合实训室,满足各专业开展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训。实现一批真实实验无法完成、或者具有高风险或高成本的实验项目,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抓好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切实推进省教育厅批准的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两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适当时机申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此带动学院其他专业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积极推动院内其他专业申报省级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实施一流师资建设计划

1.打造教学名师队伍。对那些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突出,在本学科领域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教授、副教授及青年教师按教学名师的要求确定为教学名师候选人扶持对象,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给予扶持培养。遴选培养30名在教学、科研中卓有成效和在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双师型教师和50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打造省级教学名师。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风优良、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名师队伍,促进我校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完善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导向制度。科学制订标准,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要特别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对教师实行末位停课学习制度,2016年内启动并完善、完成绩效工资改革方案。

3.筑巢引凤招引高素质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研究制定《关于引进高水平人才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优惠政策及其专项补贴制度,努力招引一批985、211学校和一般大学优势学科的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尽快提升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制订《关于引进企业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暂行办法》《柔性引进人员管理办法》,吸纳聘请行业企业有理论会实践操作,且会讲课教学的企业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作为专业实训教学的新派教师、专业教学改革的高参,整体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会同市文化、人社等部门,邀请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技能大师到校组建5个技能大师或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并择优申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同时加强技能大师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互帮互学。

4.内外兼修,外送培养和校本培训并重,助推专业教师在职提升。制定出台师资建设和奖罚政策,实施教师职教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团队培育计划等项目。在校内开展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工程,设立专项培训资金支持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获取行业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根据其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35岁以上未拿到硕士学位的本科文凭教师转岗到机关、教辅、后勤等单位,或劝其辞职。40岁以上没评上副高职称教职工不能提中层正职、限制或不容许外出培训学习。给予正高职称教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专项补贴等奖励措施,激发教师提升学历、职称的热情。

5.造优秀教学团队。建设5个结构合理、德技双修的优秀教学团队,并择优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加大师德失范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对师德失范者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校行政企有机联动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专业教育,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和专业课程改革,探索“153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五位一体培养理念,构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创新创业特训课程三级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文化、展示、转化,资源和孵化五大平台。

全面落实并整体推进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到2020年,学院“双创”教育工作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建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创业培训中心、创业实训中心、众创空间各1个,培养SYB培训师12人、KAB讲师12人,培训专兼职“双创”教师30名,开发通识课程4门、“专”“创”结合课程8门、特训课程2门,建成优质社团4个,开展品牌活动6项,组建“双创”项目团队20个,孕育成果8项,完成应用技术科研创新项目3项。

(四)实施产教融合推进计划

1.立与区域产业对接紧密的特色二级学院。通过整合学院涉农、汽车、信息、财经等相关专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学院、鼎利信息学院、空间信息产业学院、三环电子信息学院、南鑫商贸物流学院等,更好地服务南充现代农业、汽车汽配、“互联网+”、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使特色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方式改革、专业()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打造、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和重大突破。

2.成立系列区域产教联盟。贯彻实施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择机成立区域建筑类、电子信息类、汽车类、农业类等产教联盟。健全产教联盟体制机制,搭建产教合作发展平台,建立产教人才培养共同体。密切对接产业需求,激发产教联盟内生动力。在联盟内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夯实产教联盟支撑能力。

3.进区域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标准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性公共实训教学基地。借鉴学院股份制合作办学管理体制,在公共实训基地采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理事会下的主任负责制。打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多功能智能温室实训中心、物流公共实训中心等三个对接地方产业实训中心,带动区域汽车、物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4.助力南充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与南充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内的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嘉陵工业集中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充现代物流园区等展开务实合作,为示范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打造成渝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协调发展的新城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五)实施应用研发推进计划

1.一步完善应用研发体制机制。完善制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科研制度,将教师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与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级和职称评定等挂钩,形成应用研发管理长效机制。对成功申报上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的教师等给予配套奖励,对承担课程改革的教师给予培训机会、物质奖励等。在科研奖励的价值取向上加大应用研发、技术创新的奖励力度。设立校级科研培育课题。各专业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若干名科研骨干,组成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学术梯队,在系部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中适当增加比重。通过促科研反哺教学。

2.造技术服务和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力争培育建成省级协同创新平台1个,升级建成市级平台6个,新建院系级科研平台10个。培育建成省厅级科研团队3个、院级科研团队10个。力争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省部级课题立项 3项,厅市级课题立项 140 项,院级课题立项180项,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 60 项。获得专利授权、软件著作登记 15 项。争取纵横向科研经费300 万元,其中技术服务到款额约60万元。

3.极承办市级甚至更高层面的学术会议、论坛。如承办南充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南充电子商务发展论坛、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等。每个系至少每两年召开根据专业发展和南充产业、行业发展相结合的院级层面学术会议。积极争取承办市级以上层面的学术会议和相关论坛。

4.采取激励措施,开设各类讲坛、讲座。定期开设南职讲坛,邀请院内外著名学者、知名专家教授开设全院性高端讲座。结合职称评定,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校内副高职称以上教师、专家积极开设专题讲座。

(六)实施社会服务推进计划

打造社会培训鉴定平台,提升社会培训能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个人素质、技能、学历提升的社会培训与职业鉴定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各培训基地基础条件,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新建培训基地3个、社区学院1个,新增职业技能鉴定工种5个、考评员10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农村、社区等开展各类各层次培训累计 4.5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考试)2.5万人次,实现社会培训与鉴定服务收入累计不少于600万元。大力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新增“三区”科技服务特派员30人次深入企业技术帮扶,3年内争取解决技术难题150余项。“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专家达到15人,年均有效技术服务次数不少于270次。

(七)实施国际交流推进计划

1.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选派教职员工出国(境)交流。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打造1支优秀教学团队。学习美国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管理模式,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2.推动双方学生访学、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组建国际合作学院。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学生海外访学机制,开展与境外合作院校学生间的互访交流,探索建立学生海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3.合作共建特色专业。推进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的深度合作,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加强汽车汽配专业群建设;学习美国英语教育、学前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和先进理念,探索构建具有国际标准的英语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与法国巴泽尔职业技术学院、澳大利亚合作院校等学校的合作,提升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水平;建立跨境电商实训中心;与法国巴泽尔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法国餐教学餐厅、筹建法国美食技术应用学院。

4.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教育交流,互帮互助、互学互鉴,互联互通。输出优秀传统文化、优质产品产业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扩大南充产品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职业教育“南职品牌”的影响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选派我院教师参加孔子学院的教学,为南充丝纺服装、新能源汽车等外向型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加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职教国际组织,招收国际留学生,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八)实施一流条件建设计划

1.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增强党委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完成智慧校园二期建设,建成基于“大智移云”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重点推进“互联网+”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智慧校园,建成覆盖教师、学生在校全周期的智能服务系统,构建“一站式”信息化服务空间,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网络安全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化教学水平;搭建公共优质资源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建设优质共享型专业资源,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数据引领驱动,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2.推进校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美丽校园。进一步推进环湖路和龙翔湖整治、学生生活设施、学生活动场地工程等建设。投入建设资金约7.5亿元。十三五期间拟建新校区二期建设有关工程建筑面积约17.8万㎡,包括学生实验楼一、二期,图书馆与科技中心(含校史馆、博物馆、档案馆)、第9幢学生宿舍,第二教学楼第二期,南充职教集团实验实训中心,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等(见下表)。

“十三五”期间拟建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计划表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万㎡)

估算总投  资

(万元)

建设年限

预计开工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学生实验楼

一期2.2

5200

2016.12-2017.12





二期1.1

3300

2018.10-2019.10

学生宿舍9#楼、第二学生食堂

1.2

2789

2017.4  -2018.6

√ 




第二教学楼二期

1.2

3000

2018.6-2019.9

√ 

图书馆与科技中心

3.5

12000

2018.12-2020.12


√ 



南充职教集团实验实训中心

8

32000

2019.3-2021.2



√ 


学生活动中心(大会堂)

0.6

3000

2019.5-2020.5





第一运动场


4000

2018.12-2019.12





校园道路

3000

2018.12-2019.12



√ 

√ 

风雨操场

3500

2019.3-2020.1




龙翔湖整治

2700

2018.5-2018.12

其他项目


1000

2016.1-2020.8

√ 

 √

√ 

√ 

合    计

17.8

75489

3.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5个,建成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达150个。构建基础设施体系、仪器设备体系、图书文献资源体系、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等四大保障体系,为建设一流优质职业院校提供基础保障。

(九)实施治校水平提升计划

1.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院治理结构,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和学院章程为契机,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高等学校科学治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学院内设机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健全学院制度体系。遵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和管人。认真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执行力。全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二级学院资源配置与管理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健全教代会、学代会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维护好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2.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引领,以释放办学活力为导向,继续深化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股权结构调整。完成全省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深化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以股份制合作办学为引领,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院办学、参与学院重大项目建设、参与学院校企合作,联合学院教学系试行一院两制(公办和混合),解决制约学院发展瓶颈。积极申报新一轮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并推进相关工作。完善南充职业教育集团体制机制,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建成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联盟,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振兴发展。

积极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探索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与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相适应的科学化治理体系和质量诊改体系。推动学院管理职能转变,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推动二级办学单位向办学主体转变。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力推进学院科研平台体系和社会培训体系建设,建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夯实技术技能积累基础,大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基于“工匠精神”的特色校园文化。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形成学院“加快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面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在学校管理、师生权益维护、招生考试等领域,制定或者修订综合性规定、管理办法。对全院干部、管理者、教师进行全员法治培训,切实转变观念,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有效化解矛盾。

4.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制定干部管理相关政策。制定《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中层干部换届交流实施意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选拔和任用学院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善于办学理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管理工作的精、准、细、严、快、全,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的工作达到最优,使学校运转更加高效顺畅,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完善和实施学院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竞争上岗制、干部任期制、交流制、回避制、任务清单制、目标考核制。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干部队伍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

5.改善民生,建设民本校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尊师重教,以师为本;必须善待学生,以生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充分认识师生利益无小事。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广泛了解师生员工的困难和诉求,在政策范围内切实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困难,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营造平文明、和谐的校园发展氛围。

继续推进教职工周转房或廉租房建设。切实采取多种措施,重新思考,调整思路,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从根本上改善我院教职工的居住条件。

搞好绩效工资改革。细化责任、考核具体、增加任务、加大压力、提高要求,改革以课时作为导向来体现分配,建立包括教学、教研、科研、职称、学历、奖励、实训、实践等综合考量体系。

实行教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制。在自愿基础上建立教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基金,开展经济性社会互助。通过教职工互助互济,帮助患病职工解决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过高的困难,使职工在患病期间,除享受公费医疗外,还能从基金得到大病互助补助,帮助教职工减轻经济负担。

6.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将安全教育常态化,完善学校安全基层基础措施,进一步提升校园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加强情报信息和维稳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打造一支优秀的安保队伍,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线,以“培育师生工匠精神,打造品牌文化,提升美丽校园品质”为建设目标,按照“一体两翼三足”建设思路,到2020 年,建成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有较高影响力和辐射示范效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

1.打造深具“工匠精神”的一流师资队伍。抓师德师风建设,构筑“工匠精神”式师魂,强技术技能文化积累,升华“工匠精神”式师技。

2.育“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立“德”修身以铸魂,固本强“技”以立业,融“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于系列活动中,推进“直面职场”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组建创业学院,打造大学生“双创”中心品牌,培育品牌学生社团,打造工匠精神主力军和主阵地。

3.建成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抓好校史研究,强化育人功能,凝练“一训三风”、铸就工匠之魂,办好两个“讲坛”、培育“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建好“两院四馆一场”、打造“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建好“一园一墙一楼一湖”、打造育人景观,构建全媒体平台。

4.建大学生“德”“技”双修的考评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维度,通过定期的调研测量、分析评价及咨询指导服务,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成长、自助发展明确方向,为学院制定工作策略和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与六个维度对应,配套整合课程、活动、平台、项目、载体、岗位、组织、师资等育人资源,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资源推送、菜单式选择及成长增值档案记录、学习绩效追踪等服务,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政治保障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转化功能、导向功能,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典型示范、沟通对话、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正能量,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个人与学校、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将广大师生的心与力凝聚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为实现十三五规划而不懈地拼搏与奋斗。

(二)组织领导保障

深入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发展经费保障

落实本规划及相关项目建设经费,以学院自筹资金为主,争取政府扶持专项资金,引进企业共建资金,确保发展投入到位。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经费超支;加强收费管理,规范学院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的使用;完善经费使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制度,增强资金运作及防范风险能力;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节约、有效;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实现经费投入优先和合理比例。

(四)质量诊改保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院质量诊改制度。在原有基础上整合、修订、清理陈旧落后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标准,严格考核,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形成制度执行的长效机制。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抢抓机遇,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潮,顺大势、下大力,以“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服务发展”为导向,以实施“1210发展战略”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实现各项事业发展目标,努力把学院建成西部一流、国内先进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